踏莎行候馆梅残?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踏莎行候馆梅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本文目录诗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的意思及全文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驿馆残梅出处候馆梅残全词赏析诗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作者:欧阳修出自宋代欧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踏莎行候馆梅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诗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2. 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
  3. 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4. 驿馆残梅出处
  5. 候馆梅残全词赏析

诗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欧阳修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467-468页

踏莎行候馆梅残解析

1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其中候馆梅残是景物的描述,踏莎行则是诗人的行为。2候馆梅残是指在客栈中看到枯萎的梅花,形容孤寂寒冷的冬天。踏莎行则是形容诗人在寒冷的冬天行走于草地上的场景。3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如何赏析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应是初春时节,候馆的那一剪红梅已是点点残妆,在万物开始返青的季节孤独的老去,于群芳之中留一树枯枝,引人遥忆追思,春风也化不开眉间的那抹愁思。溪桥的杨柳不解风情,径自舞动着清姿,丝毫不顾念此时我心中的离情。平生最怕离别,可终要离别,最是放不下长亭外的那抹倩影,芳草斜阳下,久久伫立,迟迟不肯离去,而我却只能抛下伊人,继续向前。

芳草微薰,暖风拂面,我用力挥动着马鞭,马儿吃痛一路疾驰,可却怎么也抛不开离思,离别的愁绪反倒在心中愈演愈烈,渐渐溢满整个胸膛了。满腔离愁如同迢迢不断的春水,将我整个人都淹没了。

马儿托着离人渐行渐远,愁绪如江水般汹涌而来,想我七尺男儿,铮铮铁骨,尚且不抵离情,那寸寸柔肠的红粉佳人又该是怎样的肝肠寸断?相必早已是泪眼迷离,粉泪盈盈了吧。只可恨我不能勒马回缰,拥佳人入怀,共话诗酒,以遣离思。

伊人莫要再倚栏远望,即使登高望远,所见也不过是平芜尽头的巍巍青山,而行人却早已身在青山之外,终不可见了。

驿馆残梅出处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作者:宋代欧阳修

原文: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梅残全词赏析

全词: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说,它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阑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结拍两句。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足“莫近危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出来的心画。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关于踏莎行候馆梅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mux.cn/4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