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1000小时定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吗每天5小时如果看剧、上网、聊天,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1万小时是几天10000小时等于多少天1万小时定律,天才是练出来的。你怎么看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听过一万小时定

今天给各位分享1000小时定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吗每天5小时如果看剧、上网、聊天,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
  2. 1万小时是几天
  3. 10000小时等于多少天
  4. 1万小时定律,天才是练出来的。你怎么看
  5. 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

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吗每天5小时如果看剧、上网、聊天,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

一万个小时定律指的是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如果你每天坚持花5个小时看剧,上网,聊天,这里有三件事情,所以每件事都没有满一万个小时。

假设你每天花5个小时在看剧上,看的是同一部剧,假设说是老友记,按照人类的记忆曲线,估计台词讲了上一句,你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了,七年之后你的英语口语估计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如果你看的不是同一部剧,每次都看不一样的剧就比较糟糕了,人类练习是需要重复的,没有重复,大部分内容就会被忘记。七年之后你可能只能模模糊糊记住其中的几部剧,但是如果你能坚持每看一部剧就写一部剧评,那么七年后的你可能是一个影视大V。

假设你每天都花五个小时上网聊天上,不要小看每天连续聊天五个小时这件事情的练习,首先你要有话题,其次你要有人可以和你聊天。七年之后你可能收获的是很多的朋友,你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

以上为场景YY,但是如果真能坚持一万个小时在某一件事情上,都是会有收获的,哪怕只是看剧,聊天这样的事情上。但事实上,无论是聊天或者看剧,我们的练习量也并没有太够。

1万小时是几天

10000小时需要417天。按一天24小时算。10,000÷24≈417。一天24小时,那么10000小时是416天16小时,大概一年51天,也就是差不多14个月!一天24小时:10000小时/24=416.6667(天)一小时60分钟:10000小时*60=600000分钟!10000个小时是416天零16个小时。运用除法,列式可得:10000/24=41,16即10000个小时是416天零16个。

10000小时等于多少天

10000个小时约等于417天。有作家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从一个新领域的重新出发,这中间需要一万个小时的锤炼和努力才可以成为专家。

1万小时定律,天才是练出来的。你怎么看

读书|如何成为一名髓鞘质型天才

很多人在没看过这本书前,可能都听说过这个“一万小时理论”。

但当我看完丹尼尔?科伊尔写的这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个理论的关键其实不是一万小时。

一万小时的提法我认为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是一个不太准确但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时长。安德斯·埃里克森写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就明确反对把一万小时和天才直接挂钩这种说法。

那么,一万小时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说法来自“十年论”假说。逻辑是,如果每天3小时,十年就大致是一万小时。

早在1899年,十年论的假说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那时,在《心理学评论》上有一篇文章,论述至少要花费十年时间才能成为电信业专家。

1973年,研究员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合著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家》杂志,影响很大,文章中阐述了国际象棋爱好者必须至少下十年棋才能在国际联赛中取胜。

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曾写过一本书叫《剑桥手册之专门技能与专家表现》(CambridgeHandbookofExpertiseandExpertPerformance),其中有一项统计数据,即: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经过了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但也像安德斯·埃里克森在简介里说的那样,“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工作年数和他的工作能力并没有直接联系。”

实际上,作者提出的这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真正关键,是一个叫精深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大脑技能回路髓鞘质化。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学教授乔治?巴特克斯博士说:“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成为人的关键。”

菲尔茨博士说:“实际上,所有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链之间沟通的结果。”

什么是髓鞘质呢?

髓鞘质是神经通路外面包的一层绝缘体,它的作用是防止神经通路之间的信号干扰,让神经通路对刺激的反应更快,也就是说让信息传输速度更快。

我在一些育儿书上也看到过,髓鞘质的形成对智商提高十分重要。婴幼儿的大运动发展需要髓鞘质的配合,从而更好地控制肌肉。而且说,母乳喂养为什么好的其中一条原因,是髓鞘质的成分是磷酸寡核苷酸,而母乳中的脂肪酸正是合成磷酸寡核苷酸的基石。

作者提出髓鞘质原理是:

1、只钟情于行动。

只有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神经通路的绝缘化才能完成。

将神经通路绝缘化的工作是可以通过后天完成的,并且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精深练习来完成的。这也因应了卢梭、王阳明等思想家强调的对实践的重视。

2、无法逆转。

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将无法消除。每一条技能通路只要产生了就会存在,不会因为不用而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被打破的原因。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是重复新动作养成新习惯。

3、一直生长。

髓鞘质会一直生长,持续到30岁到达顶峰。

到了50岁的时候,髓鞘质损失的速度才快过生长速度。

根据髓鞘质的这些原理,作者提出了“精深练习”。

这个方法是作者在观察和总结了草山音乐学校、俄罗斯网球俱乐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音乐学校,巴西足球学校室内五人制足球训练等诸多案例后得出的。

要践行精深练习有三个秘技。

秘技一:组块化。

第一步,技能学习者先对一个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把一个技能看成一个大组块。

第二步,技能学习者尽可能将技能任务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

第三步,针对分解好的最基础的组块,技能学习者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放慢了速度地练习,以了解技能的内在结构,然后再加速练习。

秘技二:犯错式练习。(参考《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彼得?c?布朗等著,有修改,原文是重复练习)

每天练习3-5个小时。练习的过程中要乐于犯错。犯错是一件好事,错误越多,能获取的成长营养越多,进步也越大。

德国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如果想变聪明,请犯错。这些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错误,而是信息。”

纠正错误的方法是将正确的动作多多练习。这时,好的老师发挥了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做到正确的练习。

精深练习时,要努力做那些刚好勉强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挑战极限,这样做,可以把技能回路锻炼地越来越敏捷和准确。这和健身的道理是相通的。

飞行员训练会使用飞行训练器。这是一种模拟真实驾驶的训练设备,可以为飞行员训练飞行技能提供犯错冒险的机会。精深练习就相当于是为技能训练寻找这种飞行训练器,来完成犯错式练习,同时也完成对自己记忆的检索(参考《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彼得?c?布朗等著)。

勃朗特三姐妹仿佛是横空出世,一夜成名的,但实际上她们在成名前都经过了长期的写作练习。她们仿写了大量的小说。如果翻看她们以前练笔写的小说,可以看到也是非常幼稚的。这些幼稚的习作可以认为是一种“飞行训练器”。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才爆炸。作者说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意大利工匠行会的学徒制度。这一制度就像一个飞行训练器,让学徒有非常多的实际操练、尝试,失败后再尝试的机会。

秘技三:有目的地持续奋斗。

设置一个目标,持续地改善和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评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通过一些方法来点燃激情,再次努力,再评估差距,以此循环,挣扎着向着目标前进。

苏格拉底(Socrates)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叶芝(W.B.Yeats)也说:“教育不是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

他们都在说教育成功靠的不是传授知识,教育成功靠的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

点燃激情的启动信号有两种。一种就是目标激励。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年纪最小的孩子往往走得最快,进步最快。这是因为在年纪最小的孩子面前总有一个目标能点燃他的激情:他行,为什么我不行?我也能行!

还有一种是低动机语言激励。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在纽约的400名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用什么样的赞美信号对启动学生的动机最有效。

附实验过程如下(maoyu.kd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976794551卡罗尔.德维克奖赏实验(2014-11-1519:05:19))

一开始,德维克给每一个孩子一组相当简单的试题。随后,研究人员告诉所有的孩子他们的得分,并附上一句六个字的表扬。一半的孩子收到的表扬是赞美他们的智力(“你肯定很聪明”),另一半收到的是赞美他们的勤奋(“你肯定很努力”)。

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是这次,他们可以挑选一份较难的试题。那些曾经被赞扬勤奋的孩子中,90%选择了难一点的试题。而曾经被赞扬很聪明的孩子,大多数选择了简单的试题。为什么?“当我们赞美孩子的智力时,”德维克写道,“我们是在说,这个游戏的名字是:聪明的,别冒险犯错。”

第三次的试题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都失败了。然而,两组孩子——勤奋组和智力组——面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截然不同。“(勤奋组)钻研学习与试题有关的知识,尝试解决方案,试验解决策略,”德维克说,“后来他们说,他们喜欢这么干。但智力组讨厌难的试题。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不够聪明的证据。”

实验进行了一轮,又回到跟第一次试题同样难度的测试。勤奋组的成绩提高了30%,而智力组的评分下降了20%。这样的结果都源自六个字。德维克对此惊讶万分,于是又做了五次同样的实验。每次的结果都一样。

这个实验发现,赞扬勤奋的语言比赞扬智力的语言更有效。他发现希望、梦想等泛泛而谈的高动机语言并不能激励人,比如“你是最棒的”这种高动机语言反而在提醒人们无需努力,请逃避痛苦挣扎。因为你是最顶尖的,你怎么能这么吃力呢?

真正有效的激励性的语言要做到明确,比如“你真用功”,或者“你比以前有进步”,这种低动机的激励语言要有效得多。

总结上述关于精深练习秘技,可以表述为下面这个公式:

激情??(伯乐的作用)精深练习?1万小时=世界级人才

思考应用:

如果说我想学会英语技能,按照精深练习的要求,我该怎么做?

首先,我要把整个英语技能看成一个整体,想一想到底评判学会英语的标准是什么?得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目标。

其次,我要把英语技能分解成几个组块,比如就是听说读写吧。

第三,我要对各个组块进行带思考的练习,比如练习听力,我要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听读,熟练后加速度练习。要乐于挑战自我。

第四,我要做测试,逼迫自己进行检索式学习,要珍惜错误,挣扎着向目标前进。

第五,自我激励(或请老师指导)。

第六,长期学习,久久为功。

2018年10月16日

(插图来自网上,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By逆水行舟读书会

逆水行舟读书会,专注拆解书中智慧

一万小时定律和6个月原理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有一个“6个月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用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一门新学科。他分析了很多学科,把这些学科的知识分成若干“块”,然后测量熟悉、记忆、掌握每一块知识所用的时间,经过组合、计算,最后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在6个月之内掌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mux.cn/5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