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扬州的作文 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介绍扬州的作文的问题,以及和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本文目录为扬州加油的作文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在中国古代历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介绍扬州的作文的问题,以及和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扬州加油的作文
  2. 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
  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扬州在中国城市排第几
  4. 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多惨
  5. 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为何又有人说是扬州

为扬州加油的作文

扬州2021年的7月是艰难的一个月。有大

风,有大雨,还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但是在政府的带领下,整个江苏有着全国

人民的关怀和帮助!肯定会度过难关,闯过疫情,趟过洪水,迎来光明!

“有你,有我,扬州加油,江苏加油

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扬州大屠杀是毫无疑问存在的,这个稍微有些清史基本常识的人都该知道。

想方设法找一些细节否定扬州大屠杀,无数无良加无耻行为。

实际上,日本右翼团体也是纠结于细节,来否定南京大屠杀。

如果能因此否定扬州大屠杀,假以时日连日寇南京大屠杀也可以否定。

虽然满清历代文字狱,将扬州大屠杀的资料销毁殆尽,但还是不足以掩盖真相。

目前主流史学界认为,扬州十日是小说,实际屠杀也许并没有10日,也没有杀死八十万这么多。

实际上,小说的八十万是一种虚指,只是说杀人很多。

满清攻占扬州后进行血腥屠杀,是客观存在的。

主流观点是,扬州被攻占之前,明军数千人,扬州城内人口包括逃难人群,总数在10到20万。

当时扬州整个州府人口为37万人,扬州城并不算大,不太可能容纳80万人。

扬州屠杀,绝非只单纯在扬州城内的屠杀,也包括城外周边。

当时的时代和今天不同,出城没有多远就是田地,有大量农民居住,很多村子距离城市尽在支持。

屠杀也波及周边地区,不是单纯在扬州城内杀人。

其实,这个套路萨沙很熟悉。

当年写南京大屠杀资料的时候,日本右翼人士就可以将南京大屠局限于南京老城之内,连城墙外都不算。实际上,大量南京军民就是在南京近郊被屠杀的,这就是右翼人士偷换概念的卑劣行为。

至于有没有杀到10天,现在一般认为大规模屠杀至少长达4天多。

大家知道4天多的屠杀是什么概念吗?

蒙古骑兵西征,屠杀巴格达这类大城市,往往只需要半天、1天时间,就屠戮干净了。

扬州不是很大的城市,4天多已经可以做到血洗全城几遍了。

至于屠杀也不是满清将领一时冲动,根本就是既定的政策。

满清女真人本来就是野蛮民族,做出这种事并不稀奇,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满清摄政王发出的“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公告,已经说得很清楚:“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清兵攻克南京后,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陈述道:“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这尼玛,满清自己都认了,竟然还有人说大屠杀不存在,还有没有人性。

而满清在关内屠杀数量很多,相关资料很多的,想要否定根本不可能。

至于抵抗问题,清军自一片石大战以后,入关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激烈抵抗。

然而扬州城进攻是在23日,城内守军区区兵力坚持到25天,战斗持续了2天多时间。

城破以后,军民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巷战。

满清之所以大屠杀,主要原因不是军人抵抗,而是市民也参加了抵抗。

满清由此决定杀一儆百,恐吓江南地区的民众。

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城被攻破后,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死;妇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

对于扬州大屠杀,在承认屠杀基础上的学术讨论,当然是没问题的,也是欢迎的。

但如果纠结细节问题,是为满清暴行想方设法翻案,否定扬州大屠杀,就属于国家严厉打击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扬州大屠杀的问题,史学家几十年前就有一致的结论,没有争论的必要。

甚至我国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谈话说:“我是扬州人,扬州史可法祠有一副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日本侵占时期,许多人去这个地方凭吊,以鼓舞抗日的志气。那时,我在扬州念中学,每星期都去,很受教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扬州在中国城市排第几

谢谢邀请!

自古四川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扬州在历史上也负有盛名。典型的说法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扬州出美女等等。“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上古史籍《尚书》中的《禹贡》篇:“淮、海惟扬州。”相传大禹治水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为古九州之一,大致包括现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和福建一带广大地域。扬州专指现今的城市是从唐代开始的。但历史上扬州府的管辖的区域仍然很大,曾经包括现今扬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盐城的南部。扬州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扬州市西北的蜀冈之上筑邗城,这是见诸史籍的最早的扬州城池。古邗城遗址现在仍保存得相当完好。以后扬州城多次在邗城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向东南方延伸扩张。古城扬州和古老的大运河同年,吴王夫差在筑邗城的同时开挖了邗沟。邗沟南连长江,北接淮河,其故道至今仍然保留在扬州城内,这条运河对于扬州城意义重大,扬州得以发展繁荣,正是以邗沟为起点的。到隋炀帝时,为了沟通漕运,方便军事运输,开凿了古今中外闻名的大运河,扬州城也就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公元前334年,楚国灭越,楚怀王改“邗”为“广陵”。据说当时扬州蜀岗上多为的丘陵,楚怀王取该地“广被丘陵”之意,因而以广陵命名之。秦汉之际,项羽曾改广陵为江都,据说是项羽曾想在此建立都城,遂取其临江的都城之意。汉初,高祖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领有3郡53城,以广陵城为吴的都城。刘濞在广陵精心经营40年,他召集流亡百姓,兴修水利,恢复农业,发展手工业与商贸业,使广陵城迅速兴旺起来。汉景帝时刘非为江都王,汉武帝时刘胥为广陵王,均以吴王的都城为江都国和广陵国的都城。东晋以后,大批北方移民接踵而来,广陵成为接纳移民的重要侨郡所在,南北文化在此得到广泛交融。陈宣帝太建十年(578),北周大将王轨取得淮南之地后,改广陵为吴州。扬州在历史上与吴是有很深渊源的。汉封吴王刘濞在此建都时,刘濞的领地大部是在江南。此后在公元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也建都扬州,国号吴。五代十国中的吴也是以扬州为都城,史称“杨吴”,开创者杨行密(852—905),在902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就是吴。隋代南北大运河开通之后,扬州逐步发展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为唐代扬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高祖武德八年(625),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扬州之名开始专指称这座城市。唐代扬州城有两重城:蜀冈之上称子城,也称牙城,即衙城,为扬州大都督及各级官衙驻地;蜀冈之下称罗城,也称大城,为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经济中心南移,朝廷所需经费及物资,大多集于扬州发运,形成扬州的空前繁荣。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唐末的战乱,又使扬州城满目疮痍。后周显德五年(958),在故城的东南隅另筑新城,称“周小城”。宋时扬州虽不及唐时繁盛,但经济发展水平比五代时期有较大提高。先后有不少阿拉伯人来扬州从事商业和宗教活动。在众多与扬州有着深切关系的阿拉伯人中,普哈丁是声誉最显著、影响最大的一位。坐落在扬州古运河边上的普哈丁墓园,见证了宋代扬州城的对外交流发展史。南宋期间,扬州成了抗金、抗元的前线。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出了当时扬州的兵荒马乱:“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建炎元年(1127)十月,高宗赵构率宋室残余南迁至扬州,驻跸州治,历时1年零3个月。筑宝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宝佑城夷为平地,仅剩残破的宋大城。明代在宋大城西南和东南筑旧城和新城。清代及民国时期,袭用明代新、旧两城。清初扬州经济再一次兴盛,是因为当时扬州是我国长江流域中部各省的食盐供给基地。古代两淮盐业生产基地分别在盐城、泰州、南通一带,并随着海岸逐渐东移,但盐业的流转中心一直在扬州,清初极盛时期,垄断两淮盐业的八大商总全部聚集在扬州。扬州盐商推动了扬州城市生活的精致化发展。与生活服务有关的各类技艺得到了用武之地,诸如园林建筑、书画、戏曲、民间工艺及著名的扬州三把刀等,都得以一展其长。社会的需求、资金的支持、工匠技艺的切磋,使得扬州形成了以休闲消费为目的,以精致生活为特色的市民文化。扬州是一座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平原城市,每逢战乱,特别容易招致毁灭性的灾难,这在一些文学作品有着令人感慨的叙述,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有着触目惊心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的战乱使这座本来很富庶的城市遭受到空前的劫难,公元450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冬,北魏太武帝南侵至瓜步,广陵太守刘怀之烧城逃走。公元459年(孝武帝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沈庆之率师讨伐,破城后大肆烧杀。广陵城十年之间二罹兵祸,城摧垣颓,瓦砾衰草,离乱荒凉。南朝文学家鲍照来到时,这座名城已经荒芜得目不忍睹。他写了一篇感慨广陵盛衰变化的抒情短赋《芜城赋》,谴责了统治者的屠城暴行,广陵从此有了“芜城”的别号。南宋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三次攻破扬州,扬州城受到严重破坏。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的衰败相比,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明末清兵“屠城十日”,古城又一次遭到破坏。公元1645年4月,清将多铎以十万兵马围困扬州城,明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率领军民死守城池,多铎破城之后悍然下令血洗扬州。据当时僧人记载的《焚尸符》统计,扬州屠城的死难者达80万之众。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着《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这是满清入关后对征服地区第一次有组织的大屠杀。晚清时《扬州十日记》通常与邹容的《革命军》一道刊行,为辛亥革命进行了舆论准备。

扬州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所受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当时太平军曾三克扬州,分别为清咸丰三年(1853)二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从南京沿江东下,于二十三日第一次攻下扬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撤离;咸丰六年(1856)三月一日,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第二次攻下扬州,三月十三日撤离;咸丰八年(1858)九月三日,太平军在李秀成的指挥下,第三次攻占扬州,九月十五日撤离。经过这三战,扬州人口锐减。曹树基指出:“以甘泉县为例,该县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丁口’数为66.6万,光绪七年(1881年)减少为24.0万(注:光绪《甘泉县志》卷四。)。将时间定于咸丰元年(1851年)和同治四年(1865年),甘泉县的人口损失率高达72.5%。”

多次毁城使古城扬州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地面建筑多已不存。以扬州园林为例,唐代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有“园林多是宅”句,明清时亦有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名园胜”的说法。但史书记载的那些扬州历史名园在建国时已大多荒废,能基本保存完好的园林只有建于清代中晚期的个园和何园。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多惨

关于“扬州十日”的记载有很多,《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等文献都有记载扬州屠城的记载。但记载的最详细的还是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扬州屠城发生在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由满清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二哥豫亲王多铎统帅的清兵对南明顶梁柱兵部尚书史可法镇守的扬州对决。

当时清兵估计有十万,而史可法只有一万左右兵马。清兵正是强势之时,南明虽然还有半壁江山,但内部非常不团结。史可法向南明政权求救可没人来支援,可想而知当时的战争有多惨。城破之日,清军烧杀抢掠带屠城,持续屠杀十天,十日不封刀,所以称“扬州十日”。

扬州是当时南方最繁华的大城市,屠城之后那叫一个惨。“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据说光和尚收尸就八十万具,整个城市人都几乎被杀完了。

多铎率领十万清兵攻打南明,史可法从徐州一直退守扬州,退无可退,决心跟清军玉碎。当时多铎是派了几波人去劝降的,史可法不为所动,义正言辞,决心与国家共存亡。清军又红衣大炮轰城,史可法只有一万人怎么可能挡得住十万清军,但史可法依旧死守,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保护大明江山。史可法早就向朝廷求救了,但是没有任何人来,南明内部根本不团结,南明朝廷也管不了拥兵自重的军阀们。城破之后进行巷战,将士们看到史可法以死报国也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史可法看到已经没有希望了,准备自杀,被身边人给拦下了,最后被清兵俘虏。多铎这个屠夫对史可法倒是客气,见到史可法的时候对他行礼,还称呼他为先生。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不管多铎和其部下然后威逼利诱,史可法始终不为所动。最后没法办,清军只能将他杀死。史可法一死,部下们全部跟清军死战,史可法私人十九个幕僚全部以身殉国,没一个孬种。

然后清军进行报复性的屠城,十日不封刀,大开杀戒十天。把个江南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尸山血海,简直灭绝人性。因为清军在攻城的时候死了三个将军,一个贝勒。接着多铎下令屠城,这屠城可并不是简单的杀人,那是变态的杀。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几十个人绑着手脚用大刀或者长矛砍死刺死。把妇女的脖子用绳子套住用马拖着走,把婴儿和小孩都随便丢地上,获踩死或踢死。大家自己想想到底有多残忍,八十万条生命啊,已经罄竹难书了。

由于满清入关之后阉割了汉文明,把所有关于屠城的记录全部销毁,比如“嘉定三屠”等。直到清朝覆灭之前《扬州十日记》才得以从海外带回来,大家才明白当年扬州屠城的惨状,简直就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有人认为《扬州十日记》是假的,根本不可能杀那么多人,整个国家才多少人,那时候一个城市有多少人,死了八十万根本不可能。还有学着认为屠城绝对是真的,只是数量上有出入,因为多铎后来攻略其他城市的时候就说过,如果谁敢反抗,扬州就是下场。就凭多铎这句话屠城是铁定了的,就是到底杀了多少人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屠八十万?杀人的残忍程度怎么样?这些可能会有出入,但“扬州十日”的惨剧是跑不掉的,多铎这个侩子手就是个恶魔。

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为何又有人说是扬州

淮扬菜之所以一直有纷争,主要有个淮安的淮字当头,以我外省人看,扬州自古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美誉,只要弄清楚扬州是否属江淮流域就足以证明淮扬菜其实跟淮安一点关系也没有!

OK,关于介绍扬州的作文和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真相如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mux.cn/4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