佥事是什么官?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几品或从几品最好能知道是哪品的上中下

很多朋友对于佥事是什么官和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几品或从几品最好能知道是哪品的上中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请问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戚升官后,这个职位谁来做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

很多朋友对于佥事是什么官和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几品或从几品最好能知道是哪品的上中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请问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戚升官后,这个职位谁来做
  2. 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几品或从几品最好能知道是哪品的上中下
  3. 鲁迅曾担任的“教育部佥事”,是个什么职位
  4.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衙门,职能是什么,和兵部是什么关系
  5. 明代的锦衣卫都督同知到底是什么官职

戚继光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请问是不是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戚升官后,这个职位谁来做

对于戚继光这样的军户家庭而言,“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一份祖传的固定工作。

虽然这只是个四品官,而且武将见文官矮三级。在明朝人的眼里,跟七品知县差不多。但是一般而言只要大明朝不倒台,戚家男丁不绝,登州卫指挥佥事就是戚家人事业的起点。以后只要不犯事,混得再惨,基本上职位都不会低于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四品武官职位。

比如,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最初也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然后一步步官至大宁都指挥使,神机营副将(正三品)。

戚继光自己16岁的时候父亲死了,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便也就嗣职指挥佥事。(虽然他父亲戚景通生前的职位已经远远高于这个职位,但是,戚继光能够直接承袭的,也只能从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后来运气好,考中武举人。然后就做过山东都指挥使司的佥事,负责“备倭”。调到浙江以后,升到参将,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消灭倭寇后升为都督同知,蓟州总兵(正一品),“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官就越做越大,也越来越有名气。

这个世袭职位对于戚家的军户家庭而言,实际上算是稀缺资源。一般这户军户男丁绝了,都督府可是要收回这个资格的。

而且一般由于家里的儿子比较多,而且嫡庶有别,所以通常会由嫡长子继承这个职位。

比如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也是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凭着努力,升济南府掌印都司的。

如果嫡长子不幸夭折了,可以把这个名额转让给次子。当然如果这一家没有男丁了,通常为了不浪费这个名额,会从宗族里过继一个男丁来继承这个职位。

比如大家熟悉的毛文龙就是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承袭毛得春家世袭的百户。比戚继光家的指挥佥事低了4个等级。

根据明朝的世官制度,世官共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但是可想而知,这种军队基层官职成为了“祖传职业”,也就离破产不远了。世户制度支撑下卫所军队的战斗力也就非常低效了。当兵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点卯吃粮。

而明军之所以可以支撑这种世官制度,是因为有“军屯”,自给自足。但是到了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世并制度的生存基础就遭到了破坏,因为领不到足额军饷,而使得卫所的世兵军户大量逃亡。朝廷就不得不实施募兵制以弥补兵额不足。即便人数足额的军队,战斗力也实在堪忧。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嘉靖38年(1559年),“戚家军”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4000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此后武将们的部曲家丁就一发不可收拾。到了明末,明朝廷最有战斗力的3支部队,关宁铁骑、天雄军、秦兵都不是世兵制度下的部队。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明朝的“指挥佥事”是个多大的官是正几品或从几品最好能知道是哪品的上中下

正四品,为明代时从拱卫司改革后增设仪鸾司而来,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与国子学(太学)分官平级,秩正四品。指挥使是秩正三品,同知才是从三品。这个职位容易与明代军中的都指挥佥事、都都指挥同知混淆,而这两个职位则分别是正三、从三品。

鲁迅曾担任的“教育部佥事”,是个什么职位

佥事:官名。宋代按察司设有佥事,元朝有都督佥事,明代沿袭,在按察使下设佥事,以分领各道。清初沿用,乾隆时废。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中央官署中荐任级之官。有点像现在教育部分设的主任科员副处级别的具体办事的小干部。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个什么衙门,职能是什么,和兵部是什么关系

说起朝廷的六部,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因为六部制度从隋唐时期已经彻底形成,一直沿用到了清朝统治模式,延续了1000多年时间。但是,说起五军都督府,相信有一部分朋友并没有听说过。因为五军都督府属于明朝特有的军事管理机构,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属于相互制约的两个部门。但是,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兵部已经彻底架空了五军都督府。那么,兵部如何架空了五军都督府呢?今天,我们聊聊这段历史。

首先,我们聊聊三省六部制度。在隋唐统治时期,朝廷逐步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的模式。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六部则是: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和工部,各自负责不同领域的工作。其中,兵部负责全国军队的调动事务。三省六部制度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宋元时代,公元1368年,吴王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政权。

随后,明朝大举北伐,将元朝势力驱逐回北方草原。明朝建立以后,在各方面基本上都继承了元朝的制度。例如在朝廷设立了中书省,文官首领李善长担任左丞相,名将徐达担任右丞相,从而做到了文武平衡、文官与勋贵的制约。中书省管理六部,因此,在明朝统治的初期,六部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至于五军都督府则是由大都督府改革而来的,公元1367年,朱元璋击败了汉王陈友谅以后,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两湖流域,实力大大增强。此时,朱元璋需要一个专门管理军队事务的军事机构。大都督府应运而生,由于这一机构非常重要,第一任大都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起初,大都督府的权力非常大,同时拥有调兵权和各地驻军管理权。从明朝开始,皇权明显加强。作为最高统治者,开国皇帝朱元璋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分割。尤其是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公元1380年,朱元璋杀掉了丞相胡惟庸,并且撤销了中书省这个机构。

从此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开始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的权柄明显加强。就在同一年,朱元璋改革了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改成了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5个都督府。每个都督府设立左都督和右都督,品级均为正一品。随着五军都督府的出现,标志着武将集团对军权控制力的削弱。五军都督府丧失了大都督府拥有的议政权,开始不得不听命于皇帝。此时,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仍高于兵部。因为各地军户的管理、各省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各地将领的升迁,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六部之一的兵部,在明朝初期仅仅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

《明史》中清晰讲述了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由此可见,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一直在明争暗斗。从表面来看,这是两个机构的权力斗争。但是实际上,则是武将勋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的博弈。

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武将勋贵集团拥有很高的地位,各位国公或者侯、伯,基本上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随着文官集团整体影响力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武将勋贵集团的权力空间。尤其是内阁制度形成以后,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同时自然也凌驾于五军都督府之上。内阁开始直接触及军事指挥权,与五军都督府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至于兵部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次军事行动的惨败,很大程度上大大削弱的武将勋贵集团的势力,同时重创了五军都督府。

在明英宗在位时期,明朝开始大规模北伐,反击蒙古瓦剌部落的进攻。但是在土木堡战役中,将近20万明朝精锐力量全军覆灭,明英宗朱祁镇本人被俘。武将勋贵集团中,不少国公、侯爵、伯爵阵亡,武将勋贵集团的能力大大削弱。在这次浩劫中,五军都督府暴露了各方面的问题。明代宗朱祁钰上台以后,亲信官员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提督京营。在此之前,这一权力一直属于五军都督府。在明代宗在位时期,兵部开始逐步插手武将的任免、各地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并且把这些权力牢牢控制在兵部的手里。

例如兵部的武选司,开始负责各地武将的升迁和调任。由此可见,五军都督府的地位迅速下降。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以后,并没有重新恢复五军都督府昔日的权力和地位。按照《明史》的记载:“凡军制内外相维,武官不得辄下符征发。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内外卫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仪卫司,土司,诸番都司卫所,各统其官军及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在明朝统治中期,兵部已经开始逐步架空五军都督府,内阁则更在兵部之上。

由于武将石亨曾经密谋造反,引发了明朝皇室对武将勋贵集团的极度不信任,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衰落。此时的五军都督府,只剩下了对各省军户和屯田的管理权。兵部则一片片割掉了五军都督府所有的肉,在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期,军户和屯田管理权开始划归兵部。在此以后,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为了一个虚职的军事机构,主要是为那些武将勋贵集团的子弟们,安插工作机会,从此远离了权力核心圈。

对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明世宗实录》中出现了一针见血的评论:“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所谓五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由此可见,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兵部全面架空了五军都督府,文官集团彻底架空了武将勋贵集团。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明朝各地的总督、巡抚们,以挂职兵部尚书或者兵部侍郎的身份,节制各地的将领们。

至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工作关系,《明会典》中记载:“在京在外武职袭替优给,都司卫所呈送该府,行奏过送兵部奏请定夺。……后行奏俱改属兵部。”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基本上出现了文官节制武将的模式,例如朝廷的督师、各地的总督、巡抚均为文官。清朝入关以后,由于自身并没有行政管理经验,因此几乎照搬了明朝的各种行政制度。不过,清朝统治下,兵部的权力不如明朝,清朝形成了军机处、兵部与地方上总督、提督相互牵制的作用。至于明朝建立的五军都督府,清朝并没有沿用,永远成为了历史。

明代的锦衣卫都督同知到底是什么官职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

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王朝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会发给其“驾帖”,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mux.cn/3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