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筹码集中度5%啥意思(90筹码集中度和70筹码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就是某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一家公司的增长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变得更大的蛋糕和切得

行业集中度就是某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一家公司的增长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变得更大的蛋糕和切得更大的份额。而这个切得更大的份额就是集中度。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划分,可以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8排名前八家公司的份额≥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CR8<70%);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在好赛道中,对于行业集中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0%筹码集中度5%啥意思(90筹码集中度和70筹码集中度)"

1.集中度并非越高越好

很多人觉得,集中度高的行业容易出牛股,大致逻辑是:行业集中度高,小企业倒闭、大企业日子好过,业绩上升,然后股价上升,从而实现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上涨,其流行的支持案例包括水泥业的海螺水泥,空调业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等,但这种逻辑多数时候其实是错误的。

垄断行业难出牛股:我们很多人喜欢用少数标本来做出一个论断,比如支撑行业集中度高容易出牛股的人通常会举海螺水泥和格力的例子。典型的是海螺水泥的案例:大约20年前,海螺水泥股价极低、行业价格战非常惨烈,卖一吨水泥的价格,还不如卖一吨泥土的价格,行业中存在诸多水泥企业,十大水泥企业-安徽海螺、华新水泥、冀东水泥、祁连山水泥、吉林亚泰等前十名的企业占市场的比重(行业集中度)仅仅是30%,是一个彻底分散的行业,前景惨淡。但是现在市场已经走向集中,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几家大公司几乎瓜分了整个行业,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之后,激烈的价格战消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从此,海螺水泥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超额回报。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它无法解释很多高集中度的行业的没有出现牛股的事实。比如:水泥行业的另一个巨头中国建材,最近十年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比如:彩电行业集中度比20年前高了很多,不过四川长虹、TCL等彩电业巨头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反而亏损惨重的投资者比比皆是。比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两大巨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2018年二者收入之和超过5万亿,占行业比重超过85%,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最近十年(2009.11-2019.11),中国石油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100%,但是股价跌幅高达40%以上,这已经抛掉了上市初期的超高估值在2008年的暴跌,给投资者是绝对的负回报!中国石化,即使算上现金分红,最近十年给投资者的年化回报率也不超过2%,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以及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比如:我国航空业集中度很高,基本上是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大航空公司收入集中度最近十年维持在64%以上的高位。最近十年,三大航空公司收入增长在150%-190%之间,但是股价主要是跟随市场波动,最近十年几乎是零涨幅,股息率偏低。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是负回报。航空业、汽车业、石油业、电信业、钢铁业、风电业、电力业等诸多集中度高或不断提高的行业的龙头公司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大家陷入“囚徒困境”,普遍不太赚钱。

大有大的难处:《红楼梦王熙凤说:不知大有大的难处。道出了现实中大企业的通病,一家企业一旦足够大,就容易出现机构病、内部关系的复杂、人浮于事、激励不足、官僚作风严重等问题存在于不少组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电信石油、航空等企业资源禀赋很好,但是却不赚钱的原因。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国外也数不胜数。企业形成垄断力量后,龙头企业会提价?有人认为企业市场份额很高后,会形成垄断力量,然后就会提高价格以剥削消费者和下游厂商。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案例,但是并不未必正确,在1900年代早期的美国石油业、钢铁业等,垄断公司非但没有大幅提高价格,反而是不断降价,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降价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应用场景,综合看反而是对企业有利的。基业长青很困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汽车业、航空业等诸多,行业集中度很高,但是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美国的曾经巨无霸AT&T电话电报公司在十几年前黯然倒塌,百年名企通用电气GE也是步履艰难,陷入了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统治世界长达100年的美国三大汽车企业陷入破产境地。当时,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美国本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三大企业公司当时累计亏损约100亿美元,现金流面临断裂危机。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当企业做大到一定程度后,推动其发展的后续力量不断弱化,患上了“大企业病”:干事动力不足、官僚作风严重、管理成本高企、高昂的劳动成本、高研发投入低研发产出、沉重的养老金负担。除此之外,集中度很高的行业还容易沦为夕阳产业,一旦出现技术更新,还要警惕估值下降和利润增速下降面临的“双杀”。因此,我们投资一些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要谨慎一点。但可选消费行业如果集中度很高,一般非常好,比如可口可乐、烟草等,因为这类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技术更新。

2.分散竞争出牛股

白酒业、早期的汽车业、早期的钢铁业、早期的煤炭业、医药研发CRO、仿制药、早期的房地产、早期的电力、建材、有色金属等诸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出现了很多10倍以上涨幅的牛股、业绩优良,有较高的成长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好的回报。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这些行业出牛股的时候大致处于什么时期。2003-2011年的煤炭业。这一时期的煤炭业是标准的进攻型高成长行业,作为被嫌弃的低成长强周期股,是2011年以后的事情。当时的煤炭业,市场格局分散,但是这并不妨碍行业出现了一大批10倍-30倍涨幅的公司,包括西山煤电兖州煤业、潞安环能、阳泉煤业冀中能源盘江股份神火股份兰花科创大同煤业、上海能源、恒源煤电等十几个煤炭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中国神华上市较晚)。2005-2010年的有色金属行业。这一时期的有色金属行业也呈现了较好的成长性,作为被嫌弃的强周期股,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当时的有色金属业,市场格局也较为分散,但是这并不妨碍行业出现了一大批10倍-30倍涨幅的公司,包括江西铜业山东黄金、北方稀土、吉恩镍业、广晟有色、铜陵有色、驰宏锌锗厦门钨业等诸多有色金属上市公司。2003-2017年的白酒业。白酒业呈现超长期增长态势,白酒业的格局在相当长时间是很分散的,但是并不影响一大批白酒公司出现5倍-30倍涨幅,除了贵州茅台五粮液这两大龙头涨幅巨大,其他十几个二三线公司也照样活得有滋有味,不存在“一家独大”,而是共同繁荣。考虑到2017年后,行业淘汰有所加快,我们特意统计了2009-2017年期间的二三线公司股价涨幅,很明显,诸多上市公司大幅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和中小板指等。其他一些行业分散的上市公司出现一大批高成长性和高回报率的上市公司。除了上述行业,2003-2015年的汽车业、房地产、2010年之前的钢铁业、医药研发CRO\CMO、仿制药、建材、电子等诸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出现了很多10倍以上涨幅的上市公司、业绩优良,有了较高的成长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好的回报。集中度低,可能说明行业处于发展早期或中期,存在着较大的增长潜力,这个时候,不管是一线公司(如果存在的话),还是二三线公司,都存在的很大的增长潜力,只要行业盈利模式和公司管理层不是太差,找到有较好盈利前景的相关上市公司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中国股市,投资者对高成长的偏好非常明显,高成长往往能够带来高估值和高利润增长的“双击”,就3-5年的投资期限来说,可能优于高集中度行业。

3.行业集中度是怎么提高的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很多参与企业退出市场,退出市场一般是因为亏损或者缺乏超额收益。有三个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因素:行业衰退、产业升级、用户趋同。

行业衰退:行业衰退时,所有在位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期间很多经营性较差的企业陆续退出,优势企业乘势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从而实现集中度的提高。但衰退就意味着很难有超额收益,这里面最典型的是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一次失败教训,2008年芒格买入了韩国钢铁公司浦项制铁,在随后10年时间里,浦项制铁在韩国钢铁市场占有率从20%提升到超过50%,成为韩国最优秀的钢铁厂商。但尽管公司再优秀,也不能抵挡韩国钢铁需求的下滑。芒格在投资十年时间内,丝毫没有取得超额收益。因为行业衰退导致的集中度提升往往发生在行业发展末期,一般很难有投资机会。参考该规律,我们可以判断部分夕阳产业或处于行业高度成熟期的行业从产期来看较难获取超额收益,比如:房地产、钢铁、煤炭等。

需求升级:需求升级,一般源自客户需求品质的提升。客户的需求品质提升时,那些提供质次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容易被挤出市场。中国经济进入增长的下半场后,很多传统行业的市场空间到头了,剩下的是在存量竞争者之间PK,剩者为王。前几年,在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前提下,有一类工业股票飙升很抢眼,比如浙江龙盛。原因是浙江龙盛所处的分散染料是重污染行业,而龙盛在行业的污水处理水平最高,2014年史上最严厉环保法出台,小型染料生产企业因资金、技术的匮乏,相继停产。行业集中度提高后,不止竞争对手的份额让出,产品的单价还出现上涨。浙江龙盛成为行业升级的受益者。股价在14-15两年时间内上涨270%。

0%筹码集中度5%啥意思(90筹码集中度和70筹码集中度)"

需求升级导致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其龙头股涨幅也很可观。这类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一般发生在行业发展的中期。参考该规律,我们可以判断一些行业需求变化引起的投资机会是可以参与的,比如:房地产精装修化导致的建材行业集中度提高。

产业趋同:如果说行业衰退和需求升级导致集中度的提升是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那么用户趋同性导致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行业内禀属性所决定的。用户趋同性一般发生在产品具有天然互通性要求的行业,用户难以、或者懒于选择多样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windows系统、微信等。这种特性常见于无形的信息产业,而在有形的实物类产业中很难出现。相比行业衰退和需求升级因素,用户趋同性导致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可以达到极高的程度(比如Top1的市占率可以高达90%),这类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一般发生在行业发展的初期或者初中期。显然,对于增长而言,这是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参考该规律,我们找寻一些具备产业趋同性质的初期行业进行投资,比如:国产替代下的麒麟操作系统,云计算等。

4.不是所有行业集中度都能提高

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提高集中度,美国经过几百年的市场竞争,食品饮料行业仍然有1万多家企业。还有其他竞争分散的行业,比如泛行业的应用软件、游戏、服装、室内设计等等。室内设计行业,几个人就能创业开工,其集中度很难提高。一些快速变化的行业,一拨公司快速成长,然后又被另一拨技术或款式更先进的公司所替代。这些行业的共性是:供给资源随处可得,或者需求变化太快,个性化需求较强的行业。

5.从行业集中度看投资机会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中,发现很多行业的集中度是很难走向提高,而有些行业则较容易走向集中,比如:化妆品、酒类、便利超市、连锁药店。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消费额达4000亿以上,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必须消费品行业非常难得的(白酒、乳制品等行业的消费增速其实已经不增长或微增长)。从渗透率的角度上讲,我国化妆品较日韩等国家还有一倍以上的渗透空间。从行业集中度上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CR10为28.9%,这个数据在美国是57%,在韩国是45%;而前10大品牌中国产仅占据3席,分别是分别是上海上美(旗下拥有韩束一叶子等品牌)、上海百雀羚(旗下拥有百雀羚、三生花等品牌)、伽蓝集团(旗下拥有自然堂美素等品牌),其余均为外资品牌;而上市公司中,上海家化以1.9%的市场份额占据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第11名,珀莱雅市场份额约1.0%,御家汇约0.5%。近年来,随着国产化妆品品牌的强势崛起,本土品牌正逐步夺回市场份额。此外,2020年1月3日,国务院通过《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强化了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会加速很多质量不合格、生产不规范的小企业退出,进一步为国产化妆品的崛起腾出了空间。预计国产化妆品行业将来也会诞生巨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mux.cn/14284.html